返回列表 發帖

清宫四大奇案

一:顺治出家

       史载顺治十七年(公元1660年)八月十九日,皇贵妃董鄂氏妃甍。世祖福临哀悼殊甚,为之掇朝五日。旋既下旨追封为皇后。
  有的人以讹传讹,说这个妃子是明末人冒辟疆的姬人董小宛,当清军入关之初,被掠至京师,后入宫,赐姓董鄂氏,跟着又册立为贵妃。谁知董氏入宫之后,竟以不寿卒。然世祖之于董贵妃,宠冠六宫,莫与伦比,乃红颜薄命,惹得世祖终日闷闷不乐,不数月,遂弃皇帝不为,遁入山西五台山,削发披缁,皈依净土。
  首先我们应该承认清世祖福临好佛,宫中延有木陈、玉琳琇二禅师,尊礼备至。世祖钤章有“尘隐道人”、“懒翁”、“痴道人”等称号,又谕旨对木陈有“愿老和尚勿以天子视朕,当如门弟子旅庵相待”云云。世祖信佛是事实,谁也否认不了的。
  其次要说,世祖死去前几个月,适值孝献皇后董鄂氏之丧,世祖哀痛过情,为世所叹异。因而就有人认为世祖是由悼亡而厌世,终于脱离尘网,遁入空门。从此传为“万古钟情天子”的一段佳话。这是与历史事实不符合的。不错,由于世祖好佛,他死前确实有过要求祝发为僧的念头。但事实上在他死去的前几天,只是叫他最宠任的内监吴良辅去悯忠寺(今北京市广安门内法源寺)削发,他本人也曾亲自前往观看过。这里还说明世祖当时并无大病。那么,世祖是怎样死的呢?据当事人王熙《王文靖集·自撰年谱》载:“奉召入养心殿,谕:朕患痘,势将不起。”张宸《青王周集》亦称:“传谕民间毋炒豆,毋燃灯,毋泼水,始知上疾为出痘。”两人所记完全相合,可以互相印证。这就很清楚地告诉我们,世祖既死于出痘,那么,遁入五台山祝发为僧的说法,就并不可信了。

46.jpg



二:雍正被刺

  说来话长,它起因于雍正七年(1729年)曾静、张熙一案。曾静慕明末人吕留良的为人,以排满复明为职志,因遣其徒张熙诡名投书川陕总督岳钟琪,劝他为祖先(岳飞)举义,不成,狱兴、辞连吕留良。世宗严加处治,戮留良尸,留良子葆中,时为编修,亦论斩。
  好事的人说是根据鄂尔泰传记的记载,说世宗暴崩的那一天,上午还“视朝如恒,并无所苦”,就在那天下午,忽召鄂尔泰入宫,而外间喧传世宗暴崩的消息已满城风雨了。鄂立刻“入朝,马不及被鞍,亟跨骣马行,髀骨被磨损,流血不止。既入宫,留宿三日夜,始出,尚未及一餐也”。人们认为,当时天下承平,长君继统(清高宗弘历二十五岁登位),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要搞得这般惊慌失措的。这就只能说明世宗被刺的说法并非没有道理。
  这里需要将真人真事与野史传闻区别开来,曾静、张熙一案牵连的吕留良等人都是真人真事,是历史真实;但提到吕留良的一个孙女,是传说,不是历史事实。世宗死的年月日是事实,但说他是暴崩,并不见明文记载,也只是传说,目前尚不能证实其事。此其一。
  上述鄂尔泰传记所描述的鄂仓皇上朝一段情节,写得惟妙惟肖,好像真有其事似的。但至少在正史记载里,如《清实录》、《清史列传》、《清史稿》等书并没有这类的记载。当然,没有文字记载,不等于没有这件事;而且直到今天仍无法得到证实,也就不可能确认有这件事;即使鄂尔泰的仓皇上朝是事实,也不能证明世宗一定就是被刺,因为二者并没有必然的内在联系。此其二。
  世宗本人好佛好道,“所交多剑客力士”,传说“结兄弟十三人”。皇帝与人结为兄弟之事,未必可信;但既好佛好道,多交剑客侠士,则炼丹求长生之术,容或有之。求长生吞丹药,以致暴崩,也有可能。秦皇、汉武之事,早有先例在。此其三。
  有人建议发掘清西陵的泰陵(清世宗胤禛的陵墓),看看世宗到底有无头颅,以证实被刺与否。后因发掘工作过忙,未果,当然,清世宗死于1735年,尸骨早寒,一旦发掘,果能得其一二遗骸,固可定案,但要付出的代价未免太大,也只好等待将来再说了。

47.jpg



三:偷龙换凤

      这里指的是清世宗胤禛与海宁陈氏换子的传说。浙江海宁陈氏,从明末起,累世簪缨。数传至陈之遴,清初降于清,位至极品。稍后,陈氏一家,如陈说、陈世倌、陈元龙等父子叔侄,都是高官厚禄,尊宠备至。康熙年间,世宗时为皇子,与陈世倌尤相亲善。恰巧碰着两家各生一子,年、月、日、时辰无一不同。世宗听说,十分高兴,命抱子入宫,过了许久,才送回去。陈氏发现,送还的已经不是自己的男孩,而且易男为女了。陈家万分震怖,但又不敢出来剖白,只得隐秘其事。高宗尝南巡至海宁,当天即去陈家,升堂垂询家世甚详。将出,至中门,命即封闭,并告以后不是皇帝临幸,此门不得再开。所以此后陈氏家中永远关闭其门,从未再开过一次。也有人说,清高宗弘历对自己的身世怀有疑团,所以南巡到陈家,想亲自打听清楚。
  海宁陈氏一家,如陈说、陈世倌、陈元龙父子叔侄,位极人臣,皆是事实:就是清高宗南巡去过陈家,也是事实。按清制,皇帝到过的人家,经过的大门是必须封闭,禁止再开的。但不能由于有这些历史事实,就说清世宗与陈世倌有以女换子之事了。
  清代旗人生子一定要报都统衙门,宗室生子一定要报宗人府,定制十分缜密。何况紫禁城内,门禁森严,怎么能随便抱子出入宫内?显而易见,这些都是清末汉人在排满的革命浪潮中,无中生有地编造出来的。

48.jpg



四:光绪之死

      光绪名载湉,本是慈禧太后妹夫醇亲王的儿子。慈禧亲生儿子同治19岁死后,慈禧便选中了年仅四岁的载湉做了皇帝。不过,光绪处处受制于慈禧,名为皇帝,实为傀儡,双方矛盾愈演愈烈,直到戊戌变法失败,慈禧便干脆把光绪囚禁于瀛台。由于光绪在慈禧之前死去,所以,过去就有慈禧毒死光绪一说。
  光绪帝坟墓(清西陵崇陵)曾被打开,后来清理封闭,留下若干头发、遗骨和衣服等保存在外。为解开“光绪之死”这一历史谜案,从2003年开始,中央电视台、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、北京市公安局法医检验中心、清西陵文物管理处等单位的领导和专家组成“清光绪帝死因”专项研究课题组,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,使用精密的科学仪器,对光绪的头发、遗骨以及衣物和墓内外环境样品等进行了反复检验和缜密的研究,时间长达五年之久。由于崇陵已重新封闭,不可再开棺检验,且年代久远、检材不足,研究工程困难巨大。专家运用侦察破案思维方式,按照法医工作规范,充分利用“中子活化”、“X射线荧光分析”、“液相吸收联用”等一系列现代科学手段,通过开展对比、模拟试验进行双向推理、多维论证等工作,对光绪的头发、衣服、遗骨等进行检测和研究,发现其胃腹部衣物上的砷是其含毒尸体腐败后直接侵蚀遗留所致,而其衣领部位及头发上的大量砷(砒霜)则是其含毒腐败尸体溢流所致,并最终得出结论:“光绪帝系砒霜中毒死亡。”根据检测详情、方法、数据和结论等,钟里满等13位专家联合撰写了《清光绪帝死因研究工作报告》。
  使用头发鉴定:检测组从光绪的遗物中先后提取了光绪分别长26厘米、65厘米的两小缕头发,然后用中子活化法(核分析方法)逐段检测光绪头发中的元素含量。光绪的头发和骨殖的砷(砒霜)含量要比常人高2000多倍; 研究者还将光绪的头发与当代慢性砷中毒患者的发砷进行了对比,是后者的66倍,砷含量分布曲线也截然不同。排除了长期服药导致病变的可能;光绪头发中含有高浓度的元素砷,且各截段含量差异很大:第1缕头发的砷高峰值出现在第10段(2404微克/克),第2缕头发的砷高峰值出现在第26段(362.7微克/克),第45段(202.1微克/克)。同时对比测试的头发砷含量,当代人为0.14-0.59微克/克与光绪同时代并埋在一起的隆裕皇后为9.20微克/克清末一个草料官干尸头发为18.2微克/克。
  衣物鉴定:检测组还按照规范的法医检验要求和方法,提取了光绪头发上的残渣物、遗骨表面附着物及衣物样品测试:其肩胛骨、脊椎骨和每件衣物的胃区部位、系带和领肩部位的含砷量很高;内层衣物的含砷量大大高于外层。再对光绪棺椁内、墓内物品和陵区水土等进行对比实验,结果表明光绪头发上的高浓度砷物质并非来自环境沾染。结论是光绪头发上的高含量砷并非为慢性中毒自然代谢产生,而是来自于外部沾染;大量的砷化合物曾存留于光绪尸体的胃腹部,尸体腐败过程进行再分布,侵蚀了遗骨、头发和衣物。
  结论: 光绪系砒霜中毒死亡。

49.jpg

返回列表